不負國家使命,發揮央企擔當,中冶賽迪信息聚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經濟和“雙碳”重大戰略,以工業和城市融合為切入點,以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載體,成功中標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工程項目,將建設立足成渝、面向西部、服務全國的算力平臺,力爭為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產業培育、人才引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內蒙古、貴州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作為建設“東數西算”工程成渝樞紐項目之一,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將建設1個300P的全國產化、低碳節能化算力共享平臺,以及面向科技創新、產業聚合和人才培養的3個賦能中心。同時,以中冶賽迪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項目將整合優勢資源加速AI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生物醫藥、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領域的示范應用,賦能全國實體產業創新。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帶來的新技術、新模式將助力人才、技術等要素聚集,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為重慶數字經濟和產業生態帶來新的活力,推動傳統產業有機更新,對提升重慶市乃至整個西部的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冶賽迪信息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軟件企業,始終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努力做行業領軍企業,業績遍及長江經濟帶,大灣區,及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其中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馬鋼,中冶賽迪信息建成業內目前規模最大、產線最多、集成度最高的鐵區一體化智慧管控中心,代表了冶金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在國資監管領域,其推出國資監管系列產品,服務于10余個省市國資委及30余家大型央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除此之外,中冶賽迪信息還大力布局工業數據庫、工業軟件設計工具、城市物聯平臺等“卡脖子”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近兩年承接了包括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10余項國家課題,年均獲取專利超過80件,年均獲取軟件著作權超過70件,獲得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總冠軍,成功申報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入選“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
依托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建設,中冶賽迪信息將基于全國產化、自主、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完成自身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座以及數字智能仿真分析、智能制造、智慧建造、智慧環保、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園區、國資監管八大場景的全新技術升級。
立足西部,但不止于西部,中冶賽迪信息將依托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新策源地,充分利用已有市場資源與渠道,抓住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契機,以升級后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全面賦能國家重點產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帶動成渝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及一帶一路重點工業企業智能技術升級,爭做新賽道的建設者與引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