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冶賽迪信息三電成套的寶鋼德盛1780熱軋項目精軋換輥時間創9分31秒,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精軋換輥涉及的設備和檢測元件繁多,同時要求精密的控制系統作為有力支撐,目前國內精軋換輥時間普遍為15分鐘左右。減少換輥時間對于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噸鋼成本都有著顯著作用,換輥時長更是反映熱軋廠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例如一條1780熱軋帶鋼產線,換輥時間每減少1分鐘,年產量就可以增加3-4萬噸,因此,優化換輥為鋼廠帶來的競爭優勢十分明顯。

寶鋼德盛1780熱軋項目投產后,業主一直將減少換輥時間作為提升生產效率的重要抓手。中冶賽迪信息項目團隊和業主一起,積極改進換輥步序方案和傳感器控制方法,優化控制策略和控制軟件。經過6個月的努力,精軋換輥時間從最初的46分鐘逐步減少至10分零1秒。但如何突破10分鐘,進入個位數一直是個難題。
中冶賽迪信息團隊急業主所需,組織專家團隊進行技術研討,對精軋自動換輥相關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對比,并通過將換輥過程分解為8個大的半自動步驟和近100個小的步序,逐一分析每個小步序的動作過程,研究這些過程達到最短動作時間所需要的控制技術及外部條件,即使0.1秒也不放過。同時,中冶賽迪信息團隊對半自動步驟的啟動和結束條件進行了優化,實現半自動步驟之間無縫銜接,提出了全自動、步驟組合半自動、步驟半自動等多種操作模式,以滿足精軋快速換輥要求。
最終,中冶賽迪信息團隊完成對控制程序的結構性優化,讓單次換輥時間進入個位數大關,創下9分31秒的好成績,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